A.股骨_Femur
位置:大腿的主骨,是人体最长、最强的骨骼,连接髋关节和膝关节。
结构:上端有球形的股骨头,通过颈部与股骨干相连;下端扩大形成两个髁,与胫骨和髌骨形成膝关节。
功能:支撑身体重量,允许下肢运动,是步行和跑跳的关键结构。
临床意义:易受骨折,特别是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,对于运动员来说,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应力性骨折。
B.髌骨_Patella
位置: 位于膝关节前部,嵌在股四头肌腱中。
结构: 三角形的籽骨,前表面粗糙,后表面光滑,与股骨髁接触。
功能: 提高股四头肌的力臂,保护膝关节,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。
临床意义: 常见损伤包括髌骨骨折和脱位,影响膝关节功能,需及时诊治以恢复膝关节活动。
C.胫骨_Tibia
位置:位于小腿内侧,连接膝关节和踝关节。
结构:长骨,包括胫骨近端、胫骨干和内踝,前缘锐利,后部较圆。
功能:支撑身体重量,参与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,提供肌肉附着点。
临床意义:易发生骨折,特别是胫骨干骨折,影响行走和站立,需及时处理以恢复正常功能。
D.腓骨_Fibula
位置:腓骨位于小腿外侧,与胫骨平行。
结构:细长的骨骼,上端较粗,下端形成外踝,参与踝关节的构成。
功能:提供小腿肌肉的附着点,辅助踝关节稳定,参与足部的运动。
临床意义:腓骨骨折常见于跌倒或直接撞击,可能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,需要适当治疗,严重时需手术。
E.第1跖骨_First Metatarsal Bone
位置:位于足内侧,连接足舟骨和第一趾骨。
结构:最短且最粗的跖骨,具有基底、骨干和头部。
功能:支撑体重,参与足弓的形成,提供大脚趾的运动稳定性。
临床意义:易发生应力性骨折和关节炎,影响行走和足部稳定,是足部手术和矫形的重要考虑部位。
F.跟骨_Calcaneus
位置:位于足后部,构成足跟部分,连接距骨和跖骨。
结构:最大的跖骨,具有跟结节、跟骨体和多个关节面。
功能:支撑体重,吸收冲击力,参与行走和跑步时的足部运动。
临床意义:易发生骨折和足底筋膜炎,影响足部承重和运动功能,是足部外伤和慢性疼痛的重要关注点。
H.距骨_Talus
位置:距骨位于足踝关节中,是踝关节最大的骨头,位于腓骨和胫骨下方。
结构:距骨形状不规则,包括头、颈、体和两个突(内、外侧突)。
功能:距骨支撑体重,参与足踝的多方向运动,是行走和跳跃的关键结构。
临床意义:距骨骨折是常见的运动伤害,可能导致踝关节不稳定和行走困难,治疗可能需要固定或手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