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维码
  1. A.髂股韧带-iliofemoral lig

    位置:从髋骨的髂部延伸至股骨大转子之间。

    结构:强韧的纤维带,是髋关节中最强大的韧带之一。

    功能:限制髋关节的过度伸展,维持站立时的髋关节稳定,减少肌肉需要的静态力量。

    临床意义:髂股韧带损伤可能导致髋关节稳定性减弱,影响行走和站立能力。重要的是在髋关节受伤或手术后恢复其功能,以维持髋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和稳定性。

  2. B.大转子-greater trochanter

    位置:股骨颈与体连接处外侧的方形隆起。

    结构:股骨大转子是由股骨外侧面的一个明显的骨性突起形成。

    功能:大转子参与构成髋关节,并作为臀中肌、臀小肌等肌肉的附着点,协助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。

    临床意义:大转子是骨科手术中重要的体表标志,也是评估髋关节疾病和损伤时的重要参考点。

  3. C.小转子-lesser trochanter

    位置:股骨颈与体连接处内侧的隆起。

    结构:为股骨内侧面的骨性突起。

    功能:作为髂腰肌的附着点,参与髋关节的屈曲和外旋。

    临床意义:小转子是骨科手术中重要的体表标志,也是评估髋关节疾病和损伤的重要参考点。

  4. D.坐骨结节-ischial tuberosity

    位置:坐骨结节位于坐骨的下方,是坐骨末端突出的部分。

    结构:坐骨结节由坐骨的骨皮质和骨髓腔组成,表面有肌肉和筋膜覆盖。

    功能:坐骨结节的主要功能是协助维持骨盆和脊柱的稳定性,并在行走、坐立和转身等动作中提供支持。

    临床意义:坐骨结节是临床上重要的定位标志,常用于确定髋关节置换术等手术的切口位置。

  5. E.坐骨棘-ischialspine

    位置:坐骨棘位于坐骨上,是坐骨体后缘的锐利突起。

    结构:坐骨棘由坐骨的骨质构成,其上下方分别有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。

    功能:坐骨棘在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时起到重要的径线作用,对于分娩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  临床意义:了解坐骨棘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评估孕妇分娩时骨盆的适应性,以及指导医生进行正确的分娩处理。

  6. F.髂前下棘-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

    位置:髂前下棘位于髂骨的前下方,是骨盆前方的骨性突起。

    结构:髂前下棘由髂骨的骨皮质和骨髓腔组成,表面有肌肉和筋膜覆盖。

    功能:髂前下棘的主要功能是协助维持骨盆和脊柱的稳定性,并在行走、坐立和转身等动作中提供支持。

    临床意义:髂前下棘是临床上重要的定位标志,常用于确定腹股沟疝修补术和阑尾切除术等手术的切口位置。

  7. G.关节囊-articular capsule

    位置:关节囊包围关节,存在于全身多数可动关节。

    结构:由外层纤维膜和内层滑膜构成,内含滑液。

    功能:提供关节稳定性,减少摩擦,分泌滑液营养关节软骨。

    临床意义:关节囊炎可导致关节疼痛、肿胀,影响关节功能,常见于关节炎等疾病。